总裁培训讲师张学宁讲师课程能落地吗
2025/07/22

大宗商品的营销从来不是简单的买卖撮合,而是一场横跨现货、期货、金融、物流、数据、政策与地缘政治的持久战。它的节奏既被全球宏观周期拖拽,也被微观供应链摩擦所牵制,更被交易对手的信用心跳所放大。真正的老玩家都知道,当价格曲线在屏幕上剧烈抖动时,背后往往同时发生三件事:港口堆场在连夜移库,研究员在更新平衡表,而资金部在里敲定一笔掉期。想在这片深海里持续盈利,必须把营销拆成九段,每段都嵌入可计算、可迭代、可沉淀的系统能力,让每一次成交不只是赚价差,而是把价差背后的信息、渠道、资金、风险、关系全部封装成下一轮交易的复利。段是认知对齐。

很多团队一上来就做渠道、跑客户,却忽略了最根本的问题:我们到底在卖什么?煤炭、铁矿、铜精矿、豆油、棉花、LNG,这些名字只是海关税号,真正的商品是热值、是含铁量、是盘面基差、是含硫、是黏度、是杂质、是交割库容、是信用证条款、是装港吃水。先让销售、研究、风控、物流、财务用同一套颗粒度对话:把每船货拆成可以标准化的最小可交易单元,再把每个单元映射到期货盘面可对冲的合约月份,把基差、月差、汇率、利率、关税、运费全部写进一张动态盈亏表。这张表一旦跑通,你会发现销售话术不再是“我们有优势”,而是“如果你今天点价,可以在M+2月锁定比普氏低1.8美金的到岸成本,同时我们把汇率敞口帮你套保到6.72”。数字一出来,客户就明白你不是在卖人情,而是在卖阿尔法。

第二段是客户分层。大宗圈的买方看似庞杂,其实可以被压缩成五张脸谱:钢厂、冶炼厂、饲料厂、贸易商、金融机构。每一类都有截然不同的核心痛点:钢厂怕炉料断供,冶炼厂怕加工费倒挂,饲料厂怕蛋白价差拉爆,贸易商怕库存减值,金融机构怕基差波动。营销团队必须学会把同一船货切成五种叙事:对钢厂强调“到港时间可精确到小时,配合排产节拍”,对冶炼厂强调“含银、含金副产金属的额外收益”,对饲料厂强调“蛋白含量批次稳定,可签基差合同”,对贸易商强调“可拆分背对背信用证,减少资金占用”,对金融机构强调“我们提供标准化仓单质押,折扣率低至75%”。同一条供应链,五个锚点,五个定价模型,五套合同模板,五组风控指标。第三段是渠道耦合。

传统大宗销售依赖“口岸+长协+ Broker”的三板斧,但数字化把信息流、物流、资金流拆得粉碎,也提供了重新黏合它们的机会。把港口EDI、船代AIS、海关舱单、交易所仓单、银行报文、保理系统、税务发票全部接入同一个数据底座,再用规则引擎把“货在哪、钱在哪、单在哪”实时映射成可点击的图谱。销售在上就能看到:一票铁矿从巴西装港起锚开始,每天漂多少海里、预计到港哪天、港口库存几万吨、下游钢厂库消比几天、盘面基差多少、信用证哪天到期、保理额度剩多少。当所有节点在线可视,营销动作就从“打问”变成“点一下发要约”,把平均成交周期从两周压缩到两天。第四段是内容生产。大宗品的内容营销常被误解为写软文、拍短,其实真正的内容资产是“可复用的数据+可验证的结论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