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动态

总裁培训讲师张学宁老兵授课行不行

发表时间:2025-07-16 13:58:51

商业不是一门技艺,而是一种时间现象。它先于货币出现,早于企业诞生,甚至早于“交易”这个动词。它最初只是两双眼睛的对视:我有多余的果子,你缺果子,我们彼此确认这件事的,于是果子从一只手到另一只手。所有的技术、制度、资本、品牌、算法,都只是为了让这种对视在更大尺度上反复发生。真正优秀的商业模式,不是把果子卖得更贵,而是让对视本身成为稀缺资源。今天,我们被无数“模型”包围:画布、飞轮、闭环、杠杆、裂变、指数,这些词像霓虹灯一样闪烁,却常常遮蔽了一个更朴素的动作:把果子递出去,然后等待对方眼睛里亮起“原来如此”的光。那束光才是商业最古老的货币,其余都是兑换券。

把光变成可的信号,需要介质。石器时代的介质是口碑,青铜时代是契约,印刷时代是品牌,电气时代是广告,数字时代是数据。每一次介质的升级,都让光的传播速度呈几何级数增长,也让光的失真度同步放大。口碑时代,一个谎言的传播半径等于一个人能走的距离;数据时代,一条谣言的扩散速度等于光纤的折射率。因此,当代商业模式的首要任务不是放大光,而是降低失真。人们以为区块链解决的是信任问题,其实它解决的是“如何降低信任验证成本”的问题;人们以为AI解决的是效率问题,其实它解决的是“如何降低意义解释成本”的问题。当验证成本和解释成本都趋近于零时,商业回归到最古老的形态:我再次递给你果子,你不需要检查农药残留,不需要比价三家,不需要看网红测评,你的眼睛会直接告诉我“这正是我需要的”。这种瞬间确认的能力,我们称之为“共识密度”。密度越高,交易越轻;密度越低,交易越重。所有复杂的商业设计,都是为了在越来越轻的共识里,承载越来越重的。

让变重,不是把果子镀金,而是把果子放进一个更大的因果链。因果链的起点是“为什么”,终点是“然后呢”。为什么种这棵果树?因为想让村里的孩子不必翻山越岭。然后呢?孩子长大后把这条路修成了桥。然后呢?桥边长出了集市。然后呢?集市上出现了所学校。然后呢?学校里走出了个大学生,他把树种到了更远的山谷。当商业模式能够回答七次“然后呢”,它就拥有了穿透时间的力量。人爱问“护城河”,其实护城河不是专利,不是规模,不是网络效应,而是这条因果链的持续延伸能力。专利会过期,规模会被颠覆,网络会被分叉,但“让村里的孩子不再翻山”的理由,可以驱动几代人去寻找新的果子、新的路、新的桥。因果链的脆弱处在于,它必须依赖某种“不可计算”的东西:情感、信仰、记忆、恐惧。算法可以优化路径,但无法生成“为什么”。

因此,所有长青的商业模式,都在某个隐秘角落供奉着非理性:迪士尼供奉的是“成年人也需要童话”,苹果供奉的是“Think Different”,华为供奉的是“中华有为”。这些句子在商业报表里找不到位置,却在夜深人静时成为决策者抵抗熵增的咒语。熵增是商业的敌人。它表现为库存积压、用户流失、组织臃肿、文化稀释、战略漂移。对抗熵增有两种策略:一种是做减法,不断砍掉冗余;一种是做乘法,把冗余变成新物种。亚马逊选择做乘法:它把多余的计算能力变成AWS,把多余的物流能力变成FBA,把多余的用户注意力变成广告业务。这种策略的精髓在于:冗余不是成本,而是期权。期权取决于外部冲击的概率与强度。

联系我们

微信咨询

fm0645

邮箱咨询

3113995028@qq.com

公众号
微信号
鄂ICP备19010743号-2 ©2025 优企猎客